湘西州人社局:因地制宜建好帮扶车间 助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

湘西州人社局:因地制宜建好帮扶车间 助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28 字体大小:

    近年来,湘西州聚焦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狠抓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充分吸纳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全力促进脱贫人口增收致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

花垣苗绣非遗就业帮扶车间

    同心协力,明确目标促使各方聚合力

    紧盯目标,车间就业稳中升。湘西州聚焦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业人数持续稳中有增的工作目标,围绕稳岗提质做文章,2024年全州353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6633人,同比增长1.42%。

    部门协力,车间发展有支持。湘西州人社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部门统筹资源,整合资金,针对就业帮扶车间实际情况,在建设运营、稳岗拓岗上给予支持,有效扶持了车间健康发展,2024年为353家车间落实各类补贴共计1172.59万元。

    企业助力,车间运营有市场。从市场出发,瞄准湘西州龙头企业下沉产业链,支持“企业+乡村车间”的发展模式,把车间建到产业链上,确保车间经济效益有保障,吸纳的脱贫人口收入能够保持稳定。

凤凰禾库易地搬迁安置区就业帮扶车间

     因势利导,“四个结合”强化车间驱动力

     坚持与易地搬迁后续服务相结合。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通过引入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就业帮扶车间开发岗位,帮助搬迁后的脱贫人口稳定就业,目前湘西州建设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附近的车间有58家,吸纳脱贫人口就业1421人。凤凰县在禾库镇安置区创办帮扶车间2家,生产箱包、酒类产品,吸纳搬迁群众近900人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280人,真正实现“出门就工作”。

     坚持与非遗传承相结合。创新推动非遗传承与就业帮扶深度融合,依托湘西州特色非遗项目打造就业帮扶车间,通过整合苗绣、土家织锦、银饰、蜡染等传统工艺资源,建成非遗帮扶车间20家,带动1500余人就地就业,其中脱贫人口327人。花垣县巧用苗绣工艺特点,实行“统一岗前技能培训,统一岗中技术指导,统一岗后回购销售”的“三统一”模式,建设“居家式”帮扶车间,帮助700余人灵活就业。

     坚持与特色旅游相结合。挖掘湘西州地域特点,以特色旅游为纽带打造就业帮扶车间,推动“车间+文旅”融合发展,依托景区和苗寨,建设集生产、展示、体验于一体的帮扶车间,形成旅游提质升级与群众稳定增收的双赢格局。古丈县围绕苗寨打造3家就业帮扶车间,组织当地群众参与手工艺制作、民俗展演等,带动周边1400余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164人。

     坚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聚焦湘西州“1+5+X”现代化产业体系需求,围绕茶叶、中医药材等特色产业建设“基地式”就业帮扶车间65家,针对脱贫人口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75人,切实提升就业技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统一管理,“四个一批”保障车间凝聚力

     通过升级一批,稳定就业规模。对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就业帮扶车间,积极支持其发展成为稳定吸纳就业的重点企业。目前湘西州353家就业帮扶车间中稳定吸纳脱贫人口就业20人以上的车间有90家。

     通过扶持一批,促进稳岗提质。对吸纳脱贫人口稳定就业的车间,兑现稳岗补贴等各类补助政策,鼓励引导车间持续用工、稳定用工,并结合车间用工需求,扎实开展定向、定岗式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车间就业人员的整体技能水平。

     通过新建一批,鼓励带动就业。2024年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在各县市脱贫人口聚居区共新建71家就业帮扶车间,有针对性的发挥了带动就业效果。

     通过调整一批,动态管理车间。对存在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已停工停产等情况的车间,及时予以退出。对吸纳脱贫人口就业人数出现变动未能达标的车间,经整改后仍不能达标的也一并予以清退,2024年湘西州共计清退以上情况就业帮扶车间61家。

     下一步,湘西州人社部门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实施就业帮扶车间培育壮大计划,全面助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