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倡之地"壮歌嘹亮 解读人社扶贫的湘西样本

"首倡之地"壮歌嘹亮 解读人社扶贫的湘西样本

来源:中人社传媒 发布时间:2021-03-01 字体大小: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湘西州人社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并接受表彰。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湘西州人社部门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扛牢政治责任,坚持就业扶贫、技能扶贫、社保扶贫、人才扶贫“四轮驱动”,精准发力、尽锐出战,探索出具有湘西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人社扶贫好路子。


2016年来,一场波澜壮阔的人社助力脱贫攻坚战,在这片原本贫瘠的土地上全面展开。

5年间,湘西自治州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18万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118万人次,带动6.6万户贫困家庭脱贫,对全州脱贫退出贡献率在60%以上;职业技能培训27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实现100%,充实事业单位基层人才5961名;驻村扶贫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湘西自治州人社部门交上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五个一批”,打造就业扶贫湘西样本

201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湘西,在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对湘西人民来说,这是重托,更是方向。

2016年初,按照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提出的“政府推动、市场主导、有限目标、逐步拓展”指示,湘西州人社部门正式启动全国就业扶贫劳务协作试点工作,按照“一人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柜、一县一库”要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城乡劳动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从“精准识别、精准对接、精准培训、精准服务、精准施策”五个方面发力,构建出“平台+政策+路径”可复制、可借鉴的劳务协作新模式。2016年,人社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文件,明确湘西自治州“五个精准”劳务协作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

2017年以来,湘西州人社部门在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上频出新招,持续发力,率先在全省出台22条有湘西特色、掷地有声的就业扶贫政策,在转移就业上探索出劳务协作转移就业一批、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一批、打造扶贫车间吸纳一批、发展文创产业带动一批、开发公岗就地安置一批“五个一批”的有效途径,建立了省外、省内、州内和县内四级沟通对接常态机制,全州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翻开了新的一页。

扶贫车间周生堂在人社部门的扶持下,从以土家擂茶、蜂蜜柚子茶等为主打产品和30平方米门店起步,如今发展成为在全国拥有45家店面、8条生产线,直接解决就业160多人的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被认定“全国就业扶贫基地”,公司负责人周祖辉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优秀农民工。

5年来,湘西州累计建成规模扶贫车间264家、巾帼创业扶贫车间110个,合作社和家庭作坊式扶贫载体2000多个,就业扶贫基地66个,对外劳务基地89个;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2个,创新创业带动就业重点乡镇20个,其中武陵山片区湘西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获批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2.7万个。确保全州年转移就业稳定在80万人以上,其中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在22万人以上,每年的劳务输出收入在300亿元以上。

2017年至2020年,湘西州就业扶贫连续四年在省检国检中实现零扣分。2018年和2019年,湘西自治州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促进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地区。湘西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被评为全省人社工作先进集体。2020年,湘西自治州获得全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成效明显地区,凤凰县被评为全省促进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县市。

“3223+N”,湘西济南劳务协作携手战贫困

2017年2月,两地人社部门签订了《济南市湘西州劳务协作框架协议》,明确了“3223+N”合作目标,即从2017年到2019年3年时间,联合举办线上、线下扶贫协作招聘专场活动20场,济南市为湘西州培训20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面向湘西州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同时,济南市协调企业在湘西7个帮扶县设立扶贫车间,开展贫困劳动力专题短期培训班10期以上等。


2017年,山东蓝翔技师学院及十八洞分院、济南市技师学院“轨道交通湘西班”等定向培训湘西贫困劳动力、贫困家庭“两后生”。2018年,龙山县惹巴妹、凤凰县周生堂、花垣县七秀坊等扶贫车间先后挂牌成立;山东蓝翔技师学院十八洞分院在湘西州正式揭牌。2019年6月,湖南阳光阿娅职业培训学校成立。

2017年以来,两地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班63期,培训贫困劳动力3012人,其中200名贫困家庭“两后生”实现毕业即可推荐就业;通过建设119个“居家式”“基地式”“厂房式”扶贫车间,以及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举措,帮助4万余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有组织转移贫困劳动力到山东省就业1257名,到其他地区就业5593名。

只有初中文化水平、21岁的保靖县毛沟镇民主村建档立卡人员向萍说:“我曾在餐厅当过几年服务员,除去房租等开销,收入所剩无几。济南这边的公司不但包吃住,每月差不多能拿到5000元。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工作,帮助家里早日脱贫。”

两地在全国率先共建扶贫车间的做法,连续3年作为湘西州脱贫攻坚典型案例上报国家考核组并得到充分肯定,被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和《人民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等主流媒体重点推介和报道。

“五个直通车”,打赢疫情防控期间的劳务输出战役


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为脱贫攻坚大战开出了一道“加试题”。

疫情发生后,湘西州在全省第一时间将线下招聘转为线上招聘,第一时间全面理清了春节前农村返乡务工人员和企业用工“两个底数”,在全省率先启动线上“春风行动”,率先开通就业招聘、外出务工服务、就业岗位、就业服务和责任落实“五个直通车”,推动全州春节前返乡的47.59万人名农村劳动力全部返岗并实现了动态清零,确保了就业大局总体稳定。

坚持线上线下联动招聘,开发湘西“就业帮”APP,运用“湘就业”APP共推送企业2495家、岗位信息29.3万个,引导求职者和企业进行线上求职“一对一”对接,达成就业意向1.6万人。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情况下,全州举办线下招聘会50多场,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推动上岗3000余人。

实行包片联系制度,全州组织80多支就业小分队400多人次深入乡镇、村寨,为农民工返城复工、返岗复工提供“点对点”服务。先后与州外800多家企业开展劳务输出合作,发送“点对点”直通客班车1344辆和“十八洞号”专列3列,累计输送3.42万名外出务工人员,其中贫困劳动力8744名。

出台了支持复工复产促进就业26条政策措施等,加大对劳务输出和企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全州为企业减免减半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3.19亿元。在2019年基础上新增开发5000个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技能扶贫“拔穷根”,斩断贫困代际传递


针对困难群体文化程度低、缺乏劳动技能、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湘西人社部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围绕特色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等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按照“市场有订单、人员到名单、培训列菜单、政府后买单”的培训思路,坚持“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原则,组织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精准培训”,让贫困劳动力以“渔”获“鱼”,稳定就业,助力脱贫。

聚焦贫困劳动力,整合培训资金、培训场地和培训师资,着力打造“湘西家政”“湘西绣娘”“湘西育婴师”“湘西电焊工”等劳务品牌,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精准培训,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就业技能,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2016年至2020年,全州共培训贫困劳动力15多万人。

“日子好了,钱也挣得更多了!”热闹的苗绣车间里,花甲之年的马薏莲专心地为手中的绣品穿针引线。在这个车间里,苗绣按“针”计费,她每个月能在操持家务之余挣3000元以上。

根据本土企业需求,针对建档立卡妇女劳动力、留守妇女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外出就业困难实际,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编织技能培训,4年举办培训班120期,培训城乡妇女1.5万人,达成就业意向6700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4500人。龙山县惹巴妹手工制品公司采取分户生产和集中销售方式,探索出“边培训、边加工、边取酬”的路子,该公司董事长谭艳林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立足贫困家庭所盼,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定员、定点、定向、定岗”免费技能培训,先后与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无锡市轨道交通集团签署了《扶助湘西州贫困家庭毕业生“轨道交通班”就业框架协议》,保靖县、永顺县分别与长沙龙骧交通集团、吉利集团开设了“龙骧交通巴士班”、“吉利定单班”。四年来,全州共帮助7284名贫困家庭两后生实现了“入学即就业、毕业就上岗、转移就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加码”民生幸福,社保扶贫和人才扶贫统筹推进

社保扶贫作为落实中央提出的“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重要抓手,是人社扶贫大盘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举措,2017年以来,湘西州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民生兜底成效明显。

全面执行健康扶贫政策,积极主动做大做实城乡医保基金。2017年至2019年初,全州建档立卡户100%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医保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一步到位,全州八县市开设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专户,建档立卡户群众在定点协议医疗机构实现了一站式即时报销结算,切实减轻了就医群众的负担,2017年、2018年共为56万人次贫困人员报销住院费用13.43亿元,报销比例超过85%,斩断了因病致贫的穷根

深入推进社保扶贫,采取“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表、表不漏项”的“四不漏”工作方法,确保了建档立卡户群体“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和“应发尽发”。截至2020年底,全州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保50.89万人,享受待遇12.78万人,低保特困人员参保10.41万人,保费代缴5.22万人,享受待遇3.88万人,贫困残疾人代缴2.67万人,参保率和发放率均达100%。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为增强人才扶贫服务基层、服务脱贫的功能,湘西州招考录用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政策向基层倾斜。2016年以来,全州共招录公务员1419名,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749人, 引进紧缺人才767人,60%以上的新进人员充实到乡镇基层;全州事业单位招聘岗位向本州籍大学毕业生和建档立卡户大学生倾斜,共招聘本州籍大学毕业生3249名,其中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103名;按照政策安置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农村特岗教师及订单定向医学本科生等2474人,招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212人,新增培养农村高技能人才483名,加强了基层和扶贫攻坚一线力量。

对长期工作在边远贫困乡镇教育、卫生、农业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资质培养,为1.9万余名专技人员落实了教护龄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精心打造“互联网+人才”的精准扶贫模式,持续实施湘西特聘专家支持计划,先后组织30名湘西特聘专家和800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深入湘西地区扶贫兴业。

基层人才在湘西州脱贫攻坚战场上讲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三支一扶”人员张培挺,爱己所择,不忘初心,愿意用一辈子来扶贫;9个孩子的“老师爸爸”龙金高,接过父亲的教鞭,在花垣县猫儿乡最偏远的教学点无悔坚守22年;农技专家龙明景为贫困户种桑养蚕“把脉”,纺织苗疆脱贫甜美梦……

为解决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素质不高、服务弱化等实际问题,湘西州推行基层职称评审“地方粮票”,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评聘机制,五年来有1500余名基层专技人员获评中高级职称。积极参与实施农技特岗生定向培养工作,2018年以来招录的700名农技特岗生已明确了乡镇事业入编入职,从事农村园林技术、畜牧兽医、电子商务、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工作。真正实现了“人才共育、资源共享、过程共管、成果共用、多方共赢”。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湘西自治州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石龙表示,成绩代表过去,荣誉属于党和人民,湘西州人社人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将抢抓新机遇,珍惜好时代,众志成城,不懈奋斗,在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新湘西进程中再交上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人社答卷!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