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县就业局培训中心以服务群众为己任 积极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有技能,出去就业就不怕了,即使用不上,技能也在肚子里。我本身就爱好服装缝纫,得知县就业局培训中心在排碧乡举办服装缝纫工培训班,还免费,十分高兴。现在,人社部门为我们农村老百姓服务真周到”,这是一个从麻栗场镇留豆村赶到排碧乡,来参加服装缝纫工培训的学员龙翠红发自肺腑的心声。
在花垣镇凉水井村参加焊工培训的排碧乡上半坡村的施邵阳学员告诉我们:“这几年,一直在浙江做搬运工,又苦又累,待遇又低。知道家乡举办焊工免费培训班,就从浙江赶回来参加培训。在浙江,从事焊工工作,待遇好得多。我在外打工多年,切身体会到有技能无技能,就业质量真的不一样”。
如何做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一直是困扰职业培训工作的一个瓶颈。为突破瓶颈,做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花垣县就业局培训中心积极探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一是以人为本,按需开课。近年来,该县树立人本理念,按照群众和市场需求,先后开设焊工、缝纫、创业培训、维修电工、烟叶分级、家政服务、餐厅服务、超市营业、保健按摩等培训班130多期。培训内容包括职业技能、创业知识、市场知识、种养殖技术等;二是门前办班,精细管理。2013年,县就业局培训中心在边城镇隘门村举办服装缝纫工培训班,200多名失地农民不出村就学会了缝纫技术,为本村创办的“华强民族服装公司”,提供了人力和技术支持,服务并促进了失地农民就业。村主任华如启说:“县里把培训班办到了村民的家门口,既减少了大家的车费,又方便了大家学习”。今年以来,他们按照早思考、早谋划、早安排、早实施的思路,从2月份开始,已在雅桥、排碧、花垣等三个乡镇开展了服装缝纫工和焊工培训。近年来,该县采取基层办班、专家授课的办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技术、有师资、有设备、有责任的特点,把培训设备、实操器材搬到乡镇、村寨,先后深入12个乡镇的60多个产业村或贫困村办班开课。同时,县培训中心根据职业培训的类别和工种的技术特点,按照A类培训不低于300学时、B类培训不低于200学时、C类培训不低于100个学时的要求,采取脱产学习、免费培训、专人管理、统一考试、合格发证等办法对学员进行严格培训,参学人员结业率达98%;三是量力而行,推荐就业。“有‘就业红娘’的推荐,不愁找不到就业的‘婆家’,我们在厦门太平货柜公司务工的38位农民工都是通过县里‘就业红娘’搭桥的,现工资在3500至5500元之间”,该县一位姓施的苗族农民说。县就业局培训中心以乡镇为培训点,以就业为目标,设置“就业红娘”岗位,长期聘请杨光群、董茂凤等专职人员,远涉广东、福建、成都、长沙等地,考察用工企业和就业情况,根据企业的用工需要、岗位需求、招工条件和本县学员实际,促成企业、公司与本县培训结业人员的对接,按照量才为用的原则,促成双方达成用工意向,然后统一安排双方签约。几年来,他们先后为9800多人找到了用工单位。通过培训和“红娘”推荐,学员的就业率达97%。
在调研中,我们深深感到参加培训的学员,精神饱满,上课认真,学习积极。感受到了他们对技能的渴求,对有质量、有尊严的就业的盼望。我们还就农村培训时间比较长,学员难以坚持的问题,与部分培训学员进行了交流。学员告诉我们,培训时间不是问题,关键是培训的专业要适合我们,培训安排要方便我们,培训能够使我们真正学到有用的技能。这样的培训,我们只觉得时间短了,再长的时间,我们也坐得住。花垣县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细管理,把培训班办到乡镇、村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赢得了农村老百姓的真心,受到了农村老百姓的欢迎。他们这种在做实做好上下功夫的精神,值得其它县市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上借鉴。